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本公司為專業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與碳足跡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我們擁有在電子電器、家用電器類產品、電池類產品與機械設備類產品等認證經驗,亦熟悉各國法規要求及驗證標誌申請作業流程,與各國官方驗證單位直接配合,幫您快速取得各種驗證標誌。

碳足跡是什麼?

產品的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稱產品碳足跡)的計算,需要有一套一致性的方法來引導與規範計算的過程。自2008年英國標準協會公布第一個針對產品碳足跡計算的規範—PAS 2050後,國際間目前已發展與發展中之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規範。

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過去幾年間,這個問題變得愈發重要。“產品碳足跡”可以給出答案。

產品碳足跡統計了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從資源開採、前體製造、成品製造,到成品離開公司大門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產品碳足跡使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得透明。

同時,博翔科技們採用環境、經濟和社會標準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評估。

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BSI PAS 2050
BSI PAS 2050「產品與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生命週期評估規範」為英國標準協會(BSI)制定並集合碳信託(Carbon Trust)與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之力發展而成,2008年版於2008年10月29日正式公布,為第一份針對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之規範,亦成為國際標準組織(ISO)發展碳足跡準則之參考文件,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計算產品碳足跡時,最多也最常被採用的標準。目前已修訂為2011年版。

國際標準組織(ISO)的碳足跡計算標準—ISO 14067系列
ISO 14067標準由國際標準組織負責制定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列標準的第207技術委員會(ISO/TC 207)下第7子委員會(SC 7)負責制定。ISO 14067的發展目的是為提供產品溫室氣體於量化與溝通方面之要求事項。
ISO產品碳足跡標準歷經多次的委員會議討論,終於定案,於2013年5月21日以 “技術規範” 方式正式公布為 ISO/TS 14067:2013。而近年在2018年8月20日又發佈了ISO 14067:2018國際標準正式取代了技術規範 ISO/TS 4067:2013。
Note: ISO/TS被歸類為ISO的技術性文件,即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術規範)的縮寫,其與「Specification(國際標準)」在本質上仍有一些差異。

碳足跡盤查認證流程:

博翔科技獲得許多機構認證標章,專業度值得信賴

而博翔科技輔導產品眾多,CNC、包裝機、塑膠機械、壓出機、滾輪機以及PCR檢測儀器,皆可以透過博翔科技的輔導,取得相關認證。

我們的六大服務

全球權威認證機構
可協助取得全球相關認證標章,讓您的產品可以出口全球各地取得當地銷售資格

擬定認證方案與組合
爭取一次測試,取得多個或多國認證;把握認證過程環節,及時反饋進度,縮短認證週期,提高效率

CB轉證服務
協助獲得處理電氣電子產品和元件的安全、電磁相容性和能效的相關認證,並可以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器產品合格測試

防爆認證專區
針對使用在礦區或潛在爆炸危險環境的電子設備及非電氣設備,舉例:石化業、加油站、印刷廠、塗料廠及麵粉加工業等存有易燃易爆類氣體、蒸氣或粉塵的場所,我們提供產品認證需求。 有此類需求請撥打分機104

協助準備各式技術文件
總裝圖、爆炸圖、電路原理圖、材料清單、標籤、說明書等;協助客戶準備測試樣品,提供預檢、預測試服務

檢測領域廣
涉及電子電器,無線通訊,醫療設備,汽車類檢測,能最大程度滿足到客戶需求

成為博翔科技的服務客戶,不只是博翔科技永續的客戶,更是擁有博翔科技專業的國內外證書團隊服務。

不論是在海內外入關問題方面、買家對認證問題釋義方面以及相關各國法令的專業知識,博翔科技服務眾多不同產品類型客戶

皆能一一替您解答。博翔科技不只是為客戶解決認證問題,更致力於提供客戶在取得認證之後更多產品行銷全世界的多元服務。

立即與我們聯絡:
網址:https://protect-safe.com
電話:04-23598008#106(國際轉證)
住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771號7樓

加入LINE立即諮詢

加入好友

GR7715EENG4515

今天,讀到徐曉寫的《永遠的五月》,深為感動。從年齡上看,雖然我比他們小一些,總還是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時代的印跡早已經深深地銘刻在我們那一代人的身上,形成揮之難去的歲月情結。所以,我只想把《永遠的五月》介紹給我認識的朋友們,不妨一讀,會多有感悟。 《永遠的五月》是徐曉為紀念丈夫周郿英而寫,收錄在她2005年出版的《半生為人》(同心出版社)里。徐曉在篇首寫道:“五月深秋,我終于為丈夫選定了一塊墓地。陵園位于北京的西山,背面是滿山黃櫨,四周是蒼松和翠柏。絳紫和墨綠色把氣氛點染得凝重而清遠。” 在我看來,兩個人的一生,終是要有一個人先行遠走,而且這種出發,不是人生的開始,也不會是人生的結束,活下來的另一半,則要為此而付出,這種付出,有安頓逝者的靈魂,有料理未竟的事宜,有照顧幼小的子女,還要承受永久的孤獨和痛苦。 徐曉說:“認識周郿英是在北島家里,那是一九七八年。”其時,她正好和北島等人一起創辦《今天》雜志。《今天》開始時是一份油印的詩刊,主要以登載北島等詩人的作品,還兼顧刊登一些小說和文學評論,《今天》的編輯部是七十六號,編輯部就在北京東城一個普通的四合院里,院內到處是臨時搭建的廚房、矮蓬,編輯部所占用的東廂房是劉念春的家。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促使他們兩個人的相識。 周郿英是個很好的人,他的好不是才情而是為人處事。因此,最能吸引徐曉的還是他的為人,徐曉在《永遠的五月》中寫到:每當有朋友到他單位,于是辦公室成了客廳,下班以后常有規模不等的聚會。不管是誰來,都是面條一碗,一碗面條,有時外加八分錢一個的大火燒。即使喝酒,也只有二鍋頭、花生米,拌白菜心、水蘿卜就算是奢侈之物了。鄂復明、王捷、萬之、田曉青是那時候的常客。他們有時候海闊天空,國事家事天下事無所不談;有時候話又很少,可貴在于“一切盡在不言中”的默契,總之彼此都覺得很滿足。田曉青這樣描述當年的感受:“不管什么時候,也不管隔多長時間,只要見到他,喝一杯酒聊幾句就覺得心里踏實,覺得世界沒變。”由此可見,周郿英是怎樣一個有著熱情、豪爽的性情中人。婚前,她就知道他身體一直不好,沉浸在愛情之中的她全然不理會這些,徐曉說:愛一個人,不但他的散淡他的超脫他的深沉使我著迷,就連他的怪癖他的病體也不在話下全盤接受。 有很多朋友認為,是周郿英對徐曉隱瞞了病情。事實上她是知道他的病情的,因一次誤診,周郿英在十五歲時候,接受大劑量的放射治療,其結果是一個療程下來,把他的前腹后腰都燒傷成板結狀,造成放療性腸炎和粘連性腸梗阻的后遺癥,形成永久性損傷。 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有常人少有的執情和俠義,他為了幫助朋友,整天忙于為在內蒙蒙冤的同學積極上訪,去看望同學和朋友的父母,為那些急于回家探親和不想馬上離京的同學打假電報、開假的假條。還有一次沒有結果的戀愛,為了一個離婚又不在北京的女人,幾年如一日地照顧她年邁的母親,并且為那女人的調動不遺余力的奔走。后來,可能是由于不愿傷害自己傳統思想嚴重的母親,和自己苦戀多年的女友分手,至死沒有再見。 周郿英和徐曉結婚不久,大約只有二十天,周郿英就因腸梗阻住院,二個月后出院,往后的日子,過了一段甜美時光,那時的朋友很多,其中鄂復明,每次來都包了家里的力氣活兒、技術活兒。史鐵生也是常客,一百五十斤重的人,周郿英每次都跑出去,把他背進家,并準備專門的折疊椅。然后,就是喝酒,談天。那時候的朋友聚會,大多是這種形式。朋友之間不拘禮節,氣氛熱烈,又有親切感。在周郿英的朋友中,不論文章好與不好,學問有無,名氣大小,社會地位高低都不重要,在他這晨重要的是感覺。有開車的小韓,理發的老四,做臨時工的馬子等。他們同是胡同里的苦孩子,沒什么文化,但都很仗義。 《今天》辦了一年多后停刊。雖然后來《今天》在北美復刊,也不是當年意義上的《今天》,是《今天》成就了徐曉和周郿英的愛情和婚姻。后來北島在一篇紀念馮亦代先生的文章中回憶到: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下旬的一天,他拿著即將問世的《今天》創刊號封面,請馮先生為“今天”這個詞的英譯,馮先生不同意把“今天”譯為“Today”,并建議譯成“The Moment”,《今天》創刊號封面上就用的是“The Moment”。北島后來出國,不過還有很多的朋友和徐曉、周郿英他們在一起。 徐曉在文中用了很大篇幅寫了婚后的生活。尤其提到周郿英最愛吃香椿,在我們這里香椿是五月初最多的一種山菜,樹生的嫩芽,一般是用來煎雞蛋和拌涼菜吃,再有就是煮香椿豆。當時,史鐵生家有香椿樹,總是摘了最嫩的給他送來。 周郿英生前最后的三年多里,大部份時間是在醫院里度過的。他要承受難忍的痛苦,這些痛苦完全來自于疾病。在兩人相處的歲月里,徐曉總是試圖在改變他,然面他卻不曾有任何轉變,還是一味的交朋友,下棋、看書、聽音樂。長久的冷戰使得他們不得不一次一次的討論分手,這是大多數家庭都面臨的問題。卻不會有結果。在疾病面前,他是個強者,一個人要忍受三年多的疾病的折磨,要有多大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只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他才變得敏感和脆弱,看到朋友,總會經常落淚。其實,我想這并不是因為疾病和痛苦,完全是因為知道自己生命即將到了盡頭,一種由心而生的悲情。只有重病的人,只有快要完成人生旅程的人才會有此情感。所有這些,都表現出對人世強烈的依戀和對生的渴望。 周郿英終是走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會有這樣的巧合,算來應當是四十八歲月。和徐曉共同生活了9年,他走的時候,他們的兒子才有6歲。 周郿英是很幸運的,幸運的是在他人生中有愛人徐曉,還有很多的朋友。在他住院期間,最初的半年,朋友們三班輪流值班。史鐵生年邁的父親為他做飯,史鐵生搖著車送到醫院。桂桂在家里給他打點滴,鄂復明除了值班每周或隔周必去醫院,三年多從未間斷。有這樣的朋友,可謂終生無憾! 徐曉為他在北京西山的陵園親自選了墓地。寫道:我知道這不符合他的心愿。生前,他曾表示希望安葬在一棵樹下。那應該是一棵國槐,樸素而安詳,低垂著樹冠,春天開著一串串形不卓味不香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色小花。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既為人師,當修德為上 零陵區千秋嶺小學 唐樹生 一九八八年師范畢業,回到母校據江寺中學任教。也許是祖輩務農,胸無大志,跳出了農門,就非常知足的緣故,靜得下心氣,一蹲就是二十六年。 時光流轉,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孩子跟著打工的家長來到城市讀書,2013年秋季,參加進城考試后,我來到了今天的千秋嶺小學。 在農村時,人們常說城里人小氣,言語間不乏鄙視,現在自己變成了城里人。 設身處地后,才明白城里人的不易。撤泡尿,在農村可以弄到地里當肥料,可以收獲瓜果蔬菜;在城里要用錢買水把它沖進廁所,不然臭得不可開交。在城里,水電路訊,吃喝拉撒,到處都要花錢,沒菜地,沒魚塘,沒山嶺,在農村練就的種養技能,在城里無用武之地。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工資那么少,怎么也不夠花。用己所長輔導培訓學生,于是有償補課等形式多樣的賺錢行當應運而生。搞得紅火的,據說有人憑此買車買房,惹得人很是紅眼。 天地良心,近幾年教育系統有償家教家養有償補課等違規現象中,有人確實很出格,甚至喪失了為師的底線。 作為老教師,我始終堅持:君子愛才,取之有道。教育的根本行為是愛學生。有人為了錢竟然不擇手段,巧取豪奪,壓榨學生,師德何在? 五育德為首,我區教育系統“五不準”的堅決執行,應該是治理這一歪風的有效良方。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種境界可能蠻高,有點曲高和寡。 但時下的課后服務正規化實施,卻很有煙火味,為解決有償補課家教家養這個問題找到了一個出口。 天下熙攘,名來利往。擋住誘惑, 耐住寂寞是一種修為,安貧才能樂道。 每天早早上班,一天忙忙碌碌,不論刮風下雨,先是燒水泡茶,然后上課,或是坐在辦公室或圖書室,備課,改作業,看書,圖書管理等等。 非常享受上課時學生的那種專注的神情、甜甜的笑臉,那蓬勃的生機會讓我感覺到生活的充實和歲月的不老。 非常享受學生們圍在身邊問這問那,每天見面的相互問好,那般純真無邪,讓我覺得自己在生活中的價值所在,周圍的空氣和著花香,是那么清爽怡人。 寧靜的校園會讓我的心情平和,高高矗立的千年古樟應該是有靈氣的,它應該見過當年寒江獨釣的柳宗元老先生。如果能神交柳子先生,此生無憾矣。 大丈夫在世,當立德、立功、立言。立功立言不輕談,積德為善應爭先。 人生苦短,教育之路很長,既為人師,當修德為上。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滿目蒼翠的雷州半島點綴著無數風景秀麗的村莊,有的村莊的名字猶如詩般美妙,如吳川的霞街村、麻章的廬山村、雷州的足榮村……其中也有一些村莊的名字與姓氏有關,如林屋村、陳家村、姓李村等。我認識這么一條村莊,它雖然冠以姓蘇的蘇字,但世居村民卻為黃姓,它就是遠近聞名的遂溪蘇二村。 蘇二村是建新鎮轄下的一條村莊,人口3000多人,離湛江市區和遂溪縣城均不過30公里的路程。說起這“姓”不符實的蘇二村,還跟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有直接的關系呢。 話說宋紹圣四年春,蘇東坡因一首《縱筆》詩而為政敵所害,由惠州再被貶到海南儋州。他途經雷州的茅亭驛站(即現在的嶺北鎮調豐村)時,在這里停留數日。欣聞附近有條荔枝村盛產一種名叫“雙袋子”的荔枝,蘇東坡立馬前往該村,卻被告知荔枝的采摘期剛過。4年后,蘇東坡被赦北歸又途經雷州半島,此時正是荔枝的成熟期。于是他第二次來到荔枝村,村中長老拿出本村特產“雙袋子”來招待他。后來村民為了紀念蘇東坡二進荔枝村而將荔枝村易名為蘇二村。 可惜的是,蘇東坡二進荔枝村沒有留下墨跡和遺物,以致這段歷史無從考究,甚至留下疑點。但從蘇東坡的性格和愛好來看,這段傳說應是可信的。眾所周知,蘇東坡對荔枝情有獨鐘,他被貶到嶺南寫過多首有關荔枝的詩,著名的《食荔枝》中“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句廣為傳頌。離荔枝村不遠處有一條千年古官道,蘇東坡曾在位于古官道旁的調豐村停留過,并飲用過一口古井的井水,這口古井現在還在。當地人為紀念蘇東坡而將此井命名為“東坡井”。蘇東坡在調豐村留宿數天,喜“啖”荔枝的他,慕名而去荔枝村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黃姓人將村名改做蘇二村一事也就可信了。 “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現在蘇二村已名列第一批“廣東古村落”,第一批“中國傳統古村落”以及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閃亮招牌完全是靠文化底蘊擦亮的。 蘇二村除了流傳有“蘇東坡二進荔枝村”的故事外,還有一則“狀元拜豬槽”的故事。 相傳清朝年間,村里的舉人黃中潤和粵西唯一的狀元林召棠結拜為兄弟。林召棠第一次造訪黃家時,剛到門口就見到一位正在喂豬的老婦人,經介紹得知就是黃母,林召棠趕忙跪地而拜。黃母見狀急忙回屋洗手更衣,再出來時,只見林召棠還跪在豬槽旁叩拜。林召棠孝敬長輩及知書達禮的形象,一直激勵著蘇二村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從此,蘇二村勤奮讀書蔚然成風,人才輩出。自從恢復高考后,該村先后有100多人考上各類大專院校,其中不乏清華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學子。 當我們漫步在蘇二村古樸的村道上,正欣賞著那一連片的古色古香的民居時,在一口千年古井旁,我們遇到了該村的村長。村長介紹說:蘇二村現存明清古民居113座,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這些古建筑以磚石結構為主,存有大量的木雕、石雕、磚雕,這些雕刻,體現了一個時代的特色,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水平。蘇二村的古民居平面布局有一進四合院式、二進四合院式,這些建筑都為紅磚砌就,并且十分注重山墻和線條、門額題字、花雕圖案及屏門花草雕刻等裝飾,工藝精湛。其中代表建筑是一座共有50間內房的“攔河大屋”,屋中保存著完好的槍眼和炮眼,屋頂的古墻蜿蜒盤曲,氣勢恢宏,頂墻上共有100多個垛口。這座民居占地一條巷,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頗為罕見。 時過晌午,艷陽高照。村長請我們一行到樹下避避曬,為我們遮蔭當陽的是三棵高大茂盛的百年老樹。村長說,蘇二村有很多古荔枝樹,還有三棵國家保護植物——見血封喉樹。每天都有大批游客來這里,他們都是沖著蘇二村的古樹、古井、古民居而來。村長的話我信然。 無獨有偶。900多年前蘇東坡二進荔枝村,900多年后的一個詩意盎然的春天,廣東著名詩人、國家一級作家洪三泰也第二次來到蘇二村,并寫了一首詩,詩曰:“綠荔風清百鳥音,同吟蘇二入名村。千年古道東坡客,萬里新知南嶺人。大屋猶藏懷遠志,高墻莫鎖報恩心。安得兩袋天天笑,賢圣迎來百姓門。” 哦,蘇二村就像一壇淳樸佳釀,越久越馨香。 >>>更多美文:生活隨筆

五律六首.疊翠流金一五律.秋日感懷作者/張子耀天涼好個秋,峰缺白云悠。偃月霜風灑,明眸翠意留。歇枝凋落葉,粉蝶苦哀愁。縱有傷情處,胸襟向遠謀。二五律.菊頌文/張子耀籬邊日漸斜,繞舍似陶家。骨梗臨冰雪,霜英燦晚霞。芭蕉神采去,菡萏葉顏差。無限枝頭色,寒秋數菊花。三五律.晚秋文/張子耀朗笑驚飛鳥,霜楓野菊芳。紅菱蓮藕脆,米酒蟹膏香。稻谷垂長穗,山歌伴彩妝。晚秋無煞氣,是處麗春昂。四五律.詠菊作者/張子耀五柳籬邊菊,霜花醉夕陽。夏荷風韻失,秋蕊玉姿昂。鐵骨迎冰雪,金心立石崗。不隨黃葉舞,獨自吐芬香。五五律.重陽賞秋作者/張子耀粉枝嫣紫玉,捻指染清香。細雨輕風遞,沾衣韻味長。菊花溪畔笑,畫舸谷中航。云水游人醉,煩愁腦后藏。六五律.重陽游文/張子耀菊桂千尋色,楓花一苑香。流波將月疊,秋水帶帆揚。笑臉開嬌靨,笙歌漫舞場。湖邊明復暖,珠露閃銀光。 >>>更多美文:詩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87fskr73 的頭像
    j87fskr73

    林昇紋的評價推薦清單

    j87fskr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