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本公司為專業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與碳足跡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我們擁有在電子電器、家用電器類產品、電池類產品與機械設備類產品等認證經驗,亦熟悉各國法規要求及驗證標誌申請作業流程,與各國官方驗證單位直接配合,幫您快速取得各種驗證標誌。

碳足跡是什麼?

產品的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稱產品碳足跡)的計算,需要有一套一致性的方法來引導與規範計算的過程。自2008年英國標準協會公布第一個針對產品碳足跡計算的規範—PAS 2050後,國際間目前已發展與發展中之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規範。

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過去幾年間,這個問題變得愈發重要。“產品碳足跡”可以給出答案。

產品碳足跡統計了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從資源開採、前體製造、成品製造,到成品離開公司大門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產品碳足跡使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得透明。

同時,博翔科技們採用環境、經濟和社會標準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評估。

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BSI PAS 2050
BSI PAS 2050「產品與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生命週期評估規範」為英國標準協會(BSI)制定並集合碳信託(Carbon Trust)與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之力發展而成,2008年版於2008年10月29日正式公布,為第一份針對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之規範,亦成為國際標準組織(ISO)發展碳足跡準則之參考文件,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計算產品碳足跡時,最多也最常被採用的標準。目前已修訂為2011年版。

國際標準組織(ISO)的碳足跡計算標準—ISO 14067系列
ISO 14067標準由國際標準組織負責制定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列標準的第207技術委員會(ISO/TC 207)下第7子委員會(SC 7)負責制定。ISO 14067的發展目的是為提供產品溫室氣體於量化與溝通方面之要求事項。
ISO產品碳足跡標準歷經多次的委員會議討論,終於定案,於2013年5月21日以 “技術規範” 方式正式公布為 ISO/TS 14067:2013。而近年在2018年8月20日又發佈了ISO 14067:2018國際標準正式取代了技術規範 ISO/TS 4067:2013。
Note: ISO/TS被歸類為ISO的技術性文件,即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術規範)的縮寫,其與「Specification(國際標準)」在本質上仍有一些差異。

碳足跡盤查認證流程:

博翔科技獲得許多機構認證標章,專業度值得信賴

而博翔科技輔導產品眾多,CNC、包裝機、塑膠機械、壓出機、滾輪機以及PCR檢測儀器,皆可以透過博翔科技的輔導,取得相關認證。

我們的六大服務

全球權威認證機構
可協助取得全球相關認證標章,讓您的產品可以出口全球各地取得當地銷售資格

擬定認證方案與組合
爭取一次測試,取得多個或多國認證;把握認證過程環節,及時反饋進度,縮短認證週期,提高效率

CB轉證服務
協助獲得處理電氣電子產品和元件的安全、電磁相容性和能效的相關認證,並可以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器產品合格測試

防爆認證專區
針對使用在礦區或潛在爆炸危險環境的電子設備及非電氣設備,舉例:石化業、加油站、印刷廠、塗料廠及麵粉加工業等存有易燃易爆類氣體、蒸氣或粉塵的場所,我們提供產品認證需求。 有此類需求請撥打分機104

協助準備各式技術文件
總裝圖、爆炸圖、電路原理圖、材料清單、標籤、說明書等;協助客戶準備測試樣品,提供預檢、預測試服務

檢測領域廣
涉及電子電器,無線通訊,醫療設備,汽車類檢測,能最大程度滿足到客戶需求

成為博翔科技的服務客戶,不只是博翔科技永續的客戶,更是擁有博翔科技專業的國內外證書團隊服務。

不論是在海內外入關問題方面、買家對認證問題釋義方面以及相關各國法令的專業知識,博翔科技服務眾多不同產品類型客戶

皆能一一替您解答。博翔科技不只是為客戶解決認證問題,更致力於提供客戶在取得認證之後更多產品行銷全世界的多元服務。

立即與我們聯絡:
網址:https://protect-safe.com
電話:04-23598008#106(國際轉證)
住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771號7樓

加入LINE立即諮詢

加入好友

GR7715EENG4515

早在社區周主任上任時,他就被落選的吳偉周到、熱情的雙眼關照上了。時間能證明一切,只一年,吳偉就十分肯定,周主任有秘密,且就藏在街道的深處。 周主任下班,本來該從單位出門向右拐進吳家巷回家,但他常隔三叉五往左走,進洪陽街。吳偉是本地人,曉得那里既無大型超市,又沒有公園,以及像樣的娛樂場所;他也巧妙地打聽過,周主任沒有親朋好友住在那里。但他就是常常要去那里,而且去得比較有規律:一般一周必去一次,尤其逢傳統節日,那是雷打不動鐵板釘釘的。吳偉實在想不出主任去那里的任何理由。沒有理由,想象的空間自然就大了,更何況吳偉是個發散性思維很強的人。 在吳偉記憶的儲存庫里,一個個截圖不時清晰地顯現在他眼里,似乎都能佐證他的猜想。如端午、中秋,單位發的粽子、月餅,周主任每次都會特意加套一個塑料袋提著。吳偉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就想,這周主任也心思太深了,這是上面允許的,人人都有的節日禮物,要藏藏掩掩,一定與他的秘密有關聯。于是,吳偉便悄悄留意著,不出所料,周主任每次提著東西果真都徑直走進了洪陽街。 今天,單位又發了春節慰問禮物,周主任同樣在禮盒上套裝了袋子。此時,吳偉臉上浮起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偷油的耗子,再精明也會有被逮的時候!”他還動了心思,對同辦公室的小李說:“小李,跟我去幫個忙?我在洪陽街有點東西要拿,當然還不曉得能否拿到。”小李本是個熱心人,又下班了,一聽要幫忙,身一起,“還有什么行和不行,一句話的事,走!” 吳偉看到周主任提著東西出門,便戴著風帽口罩,小李也跟著出門了。他們是周主任的一條尾巴,小李卻全然不知。 周主任進了洪陽街,徑直朝前走,不久,又拐進一條小巷。這時,吳偉甚至有點大功告成的竊喜,他從口袋里拿出智能手機,調到視頻錄制狀態,隨時準備捕捉他要的劇情。這時,吳偉的腳步甚至有點亢奮。 周主任在吳偉的視線下停下腳步,吳偉借系鞋帶,彎腰打住。來來往往的路人卻干擾了他鎖住目標的視線。瞬間,周主任消失了。吳偉急步朝前趕,一個熟悉的聲音從一間臨街的房子里飛進了他的耳朵:“快過年了,向您拜個早年……” 吳偉的腳步僵住了,這不是烈屬孤寡老人楊奶奶的家嗎。他一抬頭,門楣上那塊“光榮烈屬”的紅色牌子,讓他的臉一下紅到脖子根。 >>>更多美文:短篇小說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如此優美的詩句、美妙的意境,不去大自然的懷抱又怎能領略其中的韻味?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周六上午,我們一行人去郊游,一路上歡歌笑語,好不熱鬧。 “看,到了!”我原以為就是直接去水晶山游玩了。沒想到,車子在半途停了下來。 “太好了,順便到大灣水庫去看看走走。”“黨代表”將我們帶往大灣水庫。 大灣水庫位于丹陽市開發區祈欽村境內,屬于太湖水系。此水庫興建于1958年3月至6月。壩頂筑至高程38.6米,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大壩進行加固,如今水面積達0.5平方公里,容量已達39.46萬方,可灌溉面積550畝。 一眼望去,碧波蕩漾,在陽光的照射下水光瀲滟,煞是好看。漫步在水庫邊,欣賞著水上美景,心情格外高興。 “快來看哦,這里好多野蔥、馬蘭頭、薺菜呢。”“這里,這里,有好多秧草!”說時遲,那時快,已有好幾個同伴拿出工具,開始挖起來了——原來 ,她們早有準備了。 這些野菜曾是我童年時的美味佳肴。那時每到春天,我和小伙伴們就會出去挖野菜,野蔥做餅、薺菜包餃子餛飩、秧草燒湯,那味道可鮮美啦! 我沒有提前準備工具,可看同伴們挖得帶勁,也忍不住加入其中。出行時,我帶了兩個方便袋用來裝水杯,此時便拿一個裝野菜。沒有工具,我就用手一把一把地揪起了秧草,不多會兒就弄了一袋子。 我是個“貪心”的人,既要賞美景,又要拍美照,還得挖野菜,忙得不亦樂乎。 來到水晶山,只見一路都是密密的樹木與低矮的灌木叢,春天來了,小草小花也鉆出了地面,露出了笑臉。看著它們在路邊、在石縫里頑強地生長著,我不由地感慨起來:無論多么渺小多么卑微的生命,都有阻止不了的積極向上的生機,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人更應如此,無論順境、逆境,都得向前看,往前走! 終于來到了水晶山頂,登高遠眺,藍天白云、花紅柳綠,春光爛漫,真是心曠神怡。 最美的還是山腳下的生態農莊已準備好的一頓野菜大餐。其中一道河蚌咸肉秧草真是美味極啦! 賞美景、挖野菜,真是賞心樂事啊。 >>>更多美文:心情故事

初雪后的窗外,銀裝素裹的校園更加純凈美好。一絲寒氣透過窗縫吹進教室,站在窗旁的我,不禁打了一個寒戰。突然看到教室外保潔阿姨正在掃雪,冷風中的她不時停下來搓著自己的手,讓我不由得想起了媽媽那雙熟悉的手。 小時候的記憶中,媽媽的手很靈巧,也很溫暖。每天天剛亮,媽媽的手就開始忙碌了,擇菜、淘米、做飯、洗碗……下班回來,媽媽的手還是忙個不停,洗衣服、擦地、打掃衛生。 媽媽的雙手是一把保護傘,為我遮風擋雨,讓我幸福成長。當我哭鬧時,這雙手輕輕撫摸著我,給我安慰;當我調皮時,這雙手也會打在我的屁股上,卻一點也不痛;當我生病時,這雙手會像溫度計一樣在我的額頭測試溫度,給我勇氣;當我有進步的時候,這雙手總會第一時間為我送來掌聲;每次牽著媽媽的手,心里總會有一種安全、溫暖、踏實的感覺。就像歌里唱的,拉住媽媽的手,幸福在心頭,千萬別松開這份最美的守候…… 恍惚間,十七年過去了,我長大了,媽媽的手逐漸粗糙和蒼老了。 記得初中三年級的一個周末,我靠在沙發上看電視,媽媽在家里打掃衛生,雙手緊握著拖把在我面前轉過來轉過去。電視里演的是一部感人的情感劇,講述一位母親為了孩子每天不辭辛苦地出去做鐘點工,母親的手雖然粗糙難看,那個孩子卻用自己的手為母親那雙飽經風霜干裂的手去保暖。 平時不會注意媽媽的手,但那一刻我清晰地看到了媽媽的手,布滿斑點,粗糙干裂。我的心里不由得一陣酸楚:媽媽是一個僅有三十五歲的漂亮女強人啊,她本來那雙彈鋼琴的纖纖玉手,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手,現在已經被常年勞累結出的繭子和歲月刻下的道道裂痕占據。 看著媽媽的手,我淚如泉涌,這雙手之所以變成這樣,是想為我打造一個好的環境,創造好的條件。媽媽的愛都在這雙手的變化上,只是我從來沒有仔細留心過歲月留在媽媽身上的印記。 媽媽急切又疑惑地問我到底怎么了,我沒有解釋,只是撲上去緊緊抱著媽媽哭著說:“媽,您的手怎么了?” 現在的我,已經成了一名高三學生,在學校住宿了。我總以為三周回一次家,媽媽終于不用日夜為我操心,終于可以停下那雙忙碌的手,終于有時間保養那雙已經布滿滄桑的手了。可是,我錯了。善良勤勞的媽媽還在用她那雙靈巧的手照顧年邁的奶奶,為家人洗衣做飯,為工作不知疲倦。遇上我回家的周末,媽媽更是不辭辛苦地做一桌子可口的飯菜為我改善伙食,幫我洗衣服,收拾書包文具……想到這里,我的眼圈紅了,淚水順著臉頰滑落下來,真希望它能化作思念的雪花,飄飄揚揚,向著家的方向,捎去我對媽媽的愛。 總有一天,我這雙稚嫩的手也會長大,會像媽媽的雙手一樣溫暖有力。到那時,媽媽或許已是兩鬢斑白、步履蹣跚,那雙手也因一生勞碌而失去光澤與力量。到那一天,我將成為媽媽的另一雙手,去呵護幸福,守候希望。 >>>更多美文:親情文章

青城更像一個沒落的貴族。高家的祠堂里,高鴻儒曾是咸豐年間進士,過廳里高懸著皇帝賜予的“進士”匾額,另一塊“才兼文武”是道光帝御賜其族人高鳴桂的。自西向東,不遠處的羅家大院,是民國時期青城四大水煙作坊之一的“永順成”老板羅希周先生的宅院,建于民國十六年。青城老字號的水煙作坊是從清代流傳下來的,所產的水煙大多賣到江南,經了那靈山秀水的滋潤,口感更佳,彼時,江南客商云集于此,青城便沾了一些江南的靈氣。 青城是個小鎮子。依附著黃河的身子蜿蜒而成。西北缺水,而青城卻獨得了東出蘭州的一大截黃河之水。三月的春天,河水漫上舊年冬日的河床,兩岸的杏花梨花,就使勁兒開,粉的似霞,白的如云,落于亭臺城樓之間,青城的大街小巷,儼然都成了大戶人家端莊秀麗的閨女。清風徐來,參參差差的花瓣翻幾下個兒,跌落在青石板街上。正好下了一陣春雨,花瓣的清香就在雨水中洇染開來,隨著雨氣飄啊飄啊,幾條街的鋪子里,都蕩漾起了春天的味道。 春雨不經下,下午飄一陣,第二日清晨準晴。幾家老煙坊還留著傳人,三月里正好是壓煙的季節,煙擔子就擺在院子中央,經過燜煙配料的煙葉送到桿榨工棚,分層踏箱后,又掛石壓榨成捆坯,經刀切段,再次掛石壓成煙捆,切成方形,這道被稱為“桿榨壓捆”的工序就算完成了。接著是推絲裝匣,煙坊里的工人專注至極,勻稱的煙絲推好后,又被壓成兩寸許的小方塊裝匣。一塊塊半成品的水煙絲整齊地碼放在四合院的臺階上,正好借著春日里明媚的陽光除濕。一月后,它們將被送到不足百米的臨街小店里售賣。這種純手工的煙絲分外搶手,能不能得一份玩賞,全憑了運氣。想想,在青城水煙業極其繁盛的清代和民國時期,一日里要產多少煙才夠? 后院的幾棵大梨樹長得依然繁茂,百十來年的樹干過了春分就開始按捺不住寂寞,先是結了花苞,而后才伸出小嫩葉兒,粗礪的樹枝旁逸斜出,在最頂端率先開出了一朵白花,而后整棵樹開始歡鬧。老梨樹像個經年的老人,花兒們綻放著孩子般的笑臉,明媚得可人,其中一枝,定然是沾了一點兒民國風,像極了一件白碎花的旗袍。 沿黃河東行,在百畝梨園里,像這樣的老梨樹數不勝數,它們和黃河一樣,鑒證了這片土地的興衰榮辱,老宅子拆了又建,幾易其主,依然古香古色,原本的城墻有的已被開墾為耕地,依稀可見其殘垣斷壁。城隍廟的格局沿襲了近千年,主體建筑還能看到宋代的痕跡,獻殿正對面的戲樓上,時不時會有“青城西廂小調”上演,小調唱得極為婉約,不似西北盛行的秦腔和隴劇那般粗獷豪放,細聽起來,卻又夾雜著本地的方音。小調大致興起于同治年間,當時陜甘一帶回漢矛盾日益顯著,兵災突起,青城也未能幸免,鄉賢張廷桂組織鄉民奮力抵抗,屢立戰功,卻以失敗告終,還搭上了一條身家性命,所幸其妻子和兒子張海潤被三弟營救脫險。張海潤自幼好學,善音律,左宗棠平亂后,感念其父張廷桂為鄉民捐軀之事,特保舉張海潤入國子監。期間,張海潤悉心研讀王實甫《西廂記》,同時結識了京城眾多音律賢達,獲益匪淺。此時的張海潤,便已萌發了創作“青城西廂小調”的念頭,同治十三年,“青城西廂小調”終于創作完成,亦稱“西廂調”或“青城小調”。 在青城的三月里,倚著城隍廟里紅漆斑駁的欄桿,聽一段小調,桃花映著藍瓦白墻,繽紛而下,婉約典雅的曲調,時而如蕭蕭落木,時而若草長鶯飛,再次回味那段悲壯的歷史時,在這樣一個和美的春天,又平添了幾份傷感。 更加轟轟烈烈的事情,還得從青城的得名說起,青城也叫條城,因其順河而建,條狀形態而得名,而青城這個名號,則跟一位宋代名將有關。將軍叫狄青,宋仁宗年間,時為秦州刺史的狄青巡邊,在條城筑一城,此后,人們取了狄青的名字為此城命名,便有了青城一名。今日所存的城隍廟,就是當時的狄青府。狄青戍邊之時,正值西夏李元昊反叛,他經常親自做先鋒,先后作戰四年,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斗,中箭多達八次。據說,在臨敵作戰時,狄青時常披頭散發,面戴銅具,出入敵軍,所向披靡。而今,在城隍廟正前方的廣場上,塑立著英武的狄青石雕,依稀還能見他當年的神勇。 我時常想,要是歷史也能記載季節就好了,這樣我們就能看看青城歷史中的春天,就像翻閱一張張泛黃的照片,白白的梨花也上了淡色。我們看到一棵棵在春天里發芽的小樹,如何長得參天,燕子在飛,從唐宋飛到晚清,又從晚清飛到你懷里,好像就是最初的那一只,它飽讀青城書院里的詩書,它嗅著煙坊里飄出來的煙絲味兒,看慣了四合院里的生死,它在城隍廟的老柏樹上搭窩,看著信仰狄青的人們,如何把一個人祭拜成神。 青城倚水而建,曾經因水而富甲一方,史書上說,青城人口最多時可達十萬余人,當時,青城不但種植水煙,還種水稻,素有魚米之鄉的稱謂。如今,這個常住人口只有三萬的小鎮子,每日游人若織,絡繹于尋常巷陌,他們似是在安靜地追尋著什么,他們把靈魂短暫地安放在四合院的一把木椅上,或者書院里的長凳上,他們托起一把水煙壺,穿了大戶人家里的錦緞長衫,應該是在尋找中國古代鄉賢的風雅吧。他們穿行于梨園田地之間,走進一戶平平常常的人家攀談,應該是在尋找農耕社會中鄉野村夫的安逸與平凡吧。 在歷史深處客居的人們都走了,沒有人再種植水稻,沒有人再領著長長的馬隊馱了水煙往南走,鎮子上的建筑越來越新,雖然水煙的產量還不如其輝煌時期的百分之一,可人們的生活水平卻比以前好了很多,他們活得閑適自在,又有著與生俱來的文化自信。先輩們留下來的財富,不僅僅是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這個老鎮子本身所散發出來的貴族氣息,足以讓它從容不迫。 春天在大河里流淌,落花飄零在河岸上,有些被水流帶走,有些繼續裝點著這片土地。人們在地里忙活著,有人侍弄蔬菜,也有人種水煙。 >>>更多美文:情感散文

 


台北綠色能源管理 台中減碳標籤服務 推薦碳足跡快速檢驗的公司台南減碳標籤管理 高雄碳標籤規範認證 推薦碳足跡快速檢驗的公司高雄碳排放量驗證 台北碳足跡服務 推薦碳足跡快速檢驗的公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87fskr73 的頭像
    j87fskr73

    林昇紋的評價推薦清單

    j87fskr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