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本公司為專業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與碳足跡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我們擁有在電子電器、家用電器類產品、電池類產品與機械設備類產品等認證經驗,亦熟悉各國法規要求及驗證標誌申請作業流程,與各國官方驗證單位直接配合,幫您快速取得各種驗證標誌。

碳足跡是什麼?

產品的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稱產品碳足跡)的計算,需要有一套一致性的方法來引導與規範計算的過程。自2008年英國標準協會公布第一個針對產品碳足跡計算的規範—PAS 2050後,國際間目前已發展與發展中之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規範。

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過去幾年間,這個問題變得愈發重要。“產品碳足跡”可以給出答案。

產品碳足跡統計了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從資源開採、前體製造、成品製造,到成品離開公司大門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產品碳足跡使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得透明。

同時,博翔科技們採用環境、經濟和社會標準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評估。

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BSI PAS 2050
BSI PAS 2050「產品與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生命週期評估規範」為英國標準協會(BSI)制定並集合碳信託(Carbon Trust)與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之力發展而成,2008年版於2008年10月29日正式公布,為第一份針對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之規範,亦成為國際標準組織(ISO)發展碳足跡準則之參考文件,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計算產品碳足跡時,最多也最常被採用的標準。目前已修訂為2011年版。

國際標準組織(ISO)的碳足跡計算標準—ISO 14067系列
ISO 14067標準由國際標準組織負責制定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列標準的第207技術委員會(ISO/TC 207)下第7子委員會(SC 7)負責制定。ISO 14067的發展目的是為提供產品溫室氣體於量化與溝通方面之要求事項。
ISO產品碳足跡標準歷經多次的委員會議討論,終於定案,於2013年5月21日以 “技術規範” 方式正式公布為 ISO/TS 14067:2013。而近年在2018年8月20日又發佈了ISO 14067:2018國際標準正式取代了技術規範 ISO/TS 4067:2013。
Note: ISO/TS被歸類為ISO的技術性文件,即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術規範)的縮寫,其與「Specification(國際標準)」在本質上仍有一些差異。

碳足跡盤查認證流程:

博翔科技獲得許多機構認證標章,專業度值得信賴

而博翔科技輔導產品眾多,CNC、包裝機、塑膠機械、壓出機、滾輪機以及PCR檢測儀器,皆可以透過博翔科技的輔導,取得相關認證。

我們的六大服務

全球權威認證機構
可協助取得全球相關認證標章,讓您的產品可以出口全球各地取得當地銷售資格

擬定認證方案與組合
爭取一次測試,取得多個或多國認證;把握認證過程環節,及時反饋進度,縮短認證週期,提高效率

CB轉證服務
協助獲得處理電氣電子產品和元件的安全、電磁相容性和能效的相關認證,並可以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器產品合格測試

防爆認證專區
針對使用在礦區或潛在爆炸危險環境的電子設備及非電氣設備,舉例:石化業、加油站、印刷廠、塗料廠及麵粉加工業等存有易燃易爆類氣體、蒸氣或粉塵的場所,我們提供產品認證需求。 有此類需求請撥打分機104

協助準備各式技術文件
總裝圖、爆炸圖、電路原理圖、材料清單、標籤、說明書等;協助客戶準備測試樣品,提供預檢、預測試服務

檢測領域廣
涉及電子電器,無線通訊,醫療設備,汽車類檢測,能最大程度滿足到客戶需求

成為博翔科技的服務客戶,不只是博翔科技永續的客戶,更是擁有博翔科技專業的國內外證書團隊服務。

不論是在海內外入關問題方面、買家對認證問題釋義方面以及相關各國法令的專業知識,博翔科技服務眾多不同產品類型客戶

皆能一一替您解答。博翔科技不只是為客戶解決認證問題,更致力於提供客戶在取得認證之後更多產品行銷全世界的多元服務。

立即與我們聯絡:
網址:https://protect-safe.com
電話:04-23598008#106(國際轉證)
住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771號7樓

加入LINE立即諮詢

加入好友

GR7715EENG4515

將近半個世紀后,當姜喬再一次站在這里憑欄遠眺北去的春水時,身后來往兩岸的車已經數不清過去了多少輛,只是獨自一人,面前寧靜而寬廣,身后繁華又喧囂。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感覺自己站在過去和當今的拐點,為這,他已等太久。 故鄉長沙對當時遠在閩中小島服役的姜喬而言,是個只能在夢里暫回的所在。因為遙遠,所以摯愛里無可避免地有著想象成分,但一定綿長持久,終日對著空無一人的海岸線站崗,年輕躁動的心就不由自主地飛到了入伍前的那段時光。 那時他才剛剛從湘江之濱長大,昔日調皮搗蛋的黑瘦小鬼轉眼就成了一個機敏能干的小伙子,正趕上了大橋開建的時候 ,每天都有上千市民前來幫忙挑土運石子,姜喬也是其中的一員。當基建指揮部喇叭里那個女高音用亢奮的語氣號召大家投身大橋建設工作中去時,聽到消息的姜喬和幾個好哥們就毫不猶豫地一起上了工地,幾千來號人散落兩岸的工地,像是黑壓壓的螞蟻不停地蠕動,那是一種怎樣的壯觀景象啊。姜喬回憶正是有了全市市民的辛勤勞作,大橋才得以在不久之后順利通車,那天,大橋上紅旗招展、人山人海,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喜悅的笑容,近百輛滿載著工農兵代表的汽車緩緩地通過大橋,汽車后面是手持花束、載歌載舞的群眾隊伍,很多市民還帶了鞭炮到橋上燃放,大街小巷四處張燈結彩。 這一切都深深鐫刻在湘伢子的腦海中,并以此成為遠在異鄉服役的姜喬心里關于家鄉為數不多的回憶之一。寂寞的海島卻并不平靜,與之隔海相望的寶島上的敵人常常蠢蠢欲動。在氣氛一度凝固的日子里,時常讓他從夢鄉中醒來的,時常讓他從值夜時潸然淚下的,不是其他,而是在耳邊回蕩著似曾相識的濤聲,在不經意間紅了男子漢的眼眶,暖了湘伢子的心。 故鄉,一直等著在外的孩子回家…… 復員前夕,離開的最后一晚,姜喬是親眼看著漆黑的夜慢慢透出晨曦的輪廓,一聲船兒的鳴笛,催碎了即將離島的游子的心。數年的軍旅生涯,已將一個熱血后生打磨成了一個內斂剛強的漢子,軍人的血性告訴他:流汗流血不流淚。然而輾轉幾千公里,姜喬始終看著窗外,當他歸來的第一眼落在這條靜默的江水上時,強忍的淚水終于失控般決堤而出。 那時候,家里親戚已經托人給正在服役的姜喬介紹了一門親事,對象是一位來自農村的姑娘,聽聞姜喬是一名戍邊軍人,沒有半分猶豫,就向千里之外的海島發去了第一封問候信。單調的日子里除了訓練就是巡邏,突然一封來自家鄉的書信越過山山水水送到他手上,自然是在戰友們當中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那時候的感情極純潔,也極簡單,從前慢的日子,兩顆心也在一次次的書寫中越靠越近。當姑娘得知姜喬的家境并沒有媒人介紹的那么殷實,甚至有點寒酸時,她相信這個替祖國守護邊疆的伢子一樣有能力守護彼此的幸福。事實的確是這樣,當得知未婚夫復員的消息時,姑娘提前來到了車站,在熙攘的人流里,耐心等待著那個穿綠軍裝的身影。 姜喬大概沒有想到,當回歸故鄉的淚水流淌出來,激動的心情還未平復時,這個等待他的姑娘就已經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別哭了,這么大的人了,還哭鼻子。”姑娘柔聲說道,仿佛不是對著未來的丈夫說,而是叮囑年幼的孩子。兩人順利地走到一起,簡單的婚禮之后,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三個兒女陸續來到這個世上。日子過得是越發緊巴了,在多少個日夜不眠的夜里,地下的煙頭鋪了一層又一層。 后來,一位朋友推薦他回老家的煤礦上工作,作為煤礦子弟的后代,他知道煤礦工作誘人的高薪能給家人帶來富足的生活,也知道回去意味著什么。但是看著屋里活潑可愛的孩子和聰明賢惠的妻子,他毅然而然地捆扎好了離家的行李。在滿天飛舞的塵土中,這位退役老兵再一次遠離了親人和家。煤礦在湘中的一個小城市,它的名字不被世人所銘記,卻有著共和國第一批鋼鐵企業——漣鋼。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煤礦星羅棋布在這座小縣城四周,這是一座煤礦的城市。 在斗笠山煤礦,領導敬重退役老兵,安排他當一名宣傳干事,負責礦報的編輯。但他謝絕了領導的好意,遠離了危險,遠離了黑暗,就意味著遠離了高薪,這是姜喬回到老家搏命的初衷,在旁人詫異的眼神和領導的挽留下,他在五千米的地底開掘了第一塊媒。礦工的生活三班倒,單調而乏味,姜喬甚至都不敢看自己的生活,緊張而忙碌,每個人心里都繃上了一根弦,不敢有絲毫大意。姜喬在休息的時候就靠在巷道的柱子上,看著不遠處轟隆作響的“煤溜子”,突然感覺那黑黑的煤炭里也有著其他色彩,那是一種殷紅。在以后很長一段日子里,姜喬開始明白了那燃燒著的煤炭里裹挾了礦工的精魂,血與煤融合在黝黑的炭里,沉積成黯淡的色塊,就這樣被運往全國各地,送進千家萬戶。除此之外,他的夢里總有記憶里的那條大江的潮起潮落,聲聲波濤入夢來,安定了一個老兵礦工并不安定的人生。 后來三個兒女陸續成人,姜喬也終于光榮退休,孩子全都成家立業,大兒子、二兒子在省城扎穩腳跟,小女兒陪伴父母在老家。世事奇妙的是,雖然從未想過流浪,卻在無形中漂泊了大半輩子,年老了,也就隨遇而安。 再一次站在大橋上,姜喬在這江水中,看到了他年輕搶建大橋時候的身影,有他離去歸來的萬千心緒。 二十來歲的那年秋天,這位年輕的士兵曾在夢里找尋那條寬闊的大江,他相信這是他的前世,他已無從找尋。在一樹一樹的花開里,在一江一江的春來里,他慶幸自己總算安然抵達了夢里的彼岸,所有的掛念與過往,在不經意間就驚艷了歲月,震撼了時光。 >>>更多美文:情感日志

女子,自古以來,被人們賦予太多的內容。寬容,大度,美麗,深沉,堅強,果敢等等。而我,喜歡如水的女子。 “女子是水做的”這話,對于喜歡紅樓夢的人來說,并不陌生。黛玉,那個純凈的一塵不染的如水女子。與賈府這個混沌的大家族,格格不入。她的尖刻,透著她的灼灼才華。她憂郁而沉靜的眼睛,像一面清澈的湖水,照見那個大家族最卑劣的丑陋,折射著人世間的丑惡與悲苦。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滋養萬物,被稱為生命之源。它為世間萬物無私奉獻的精神,像極了我們的母親。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一副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任。母親,有著水一樣的情懷。勤勞,樸實,剛強,是母親的標志。母親給了我們生命,也給了我們水一樣的思想。清晨,天未亮的廚房里,晃動著的,是母親的身影。夜晚,工作了一天的母親,還在忙著家務。母親,就是最美的那個水一樣的女子! 水,無色,無形,卻擲地有聲。如水的女子,也許沒有華麗的外表,但她們有最美的心靈。她們甘愿在貧困山區默默奉獻著青春,她們甘愿去落后地區扶貧攻堅,她們甘愿在祖國最貧瘠的土地上,用如水的情懷,澆灌祖國最恢宏的藍圖。如水的女子,有大美的情懷! 張愛玲說,做個善良的女子,心不怨則魅力,心存寬恕則圣潔。如水的女子,當是善良醇厚的。這是一個女子最好的底牌。還記得《茶花女》嗎?瑪格麗特即使身落風塵,依然心地純凈,甘愿犧牲自我,去成全他人。她的善良,深深刻在世界文學史上,熠熠生輝。 《老子》有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如水的女子,柔弱的外表下,潛藏著巨大的力量。安靜時,她是一汪清澈的湖水。風起時,她變成是狂濤駭浪的海。《知否》這部電視劇,紅極一時。主人公明蘭,表面看起來,一枚柔柔弱弱的小女子。但是,她的內心,清澈而深邃,挫折面前表現出的鎮靜,果敢,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氣勢,著實令人贊嘆。祖母被害,她沉著而冷靜地組織家人,搜查兇手。在與王家勢力斗爭時,表現出來的勇敢,讓她的父親都汗顏不已。 優雅是如水的女子的內涵,靜水無波是由內而外散發的一種氣質。這個世間,并不少美麗的女子。但是缺少有魅力的女子。楊絳先生,雖貌不驚人,她的才氣,她的優雅,她的品德,卻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像一杯白開水,素樸誠摯,初品無味,但是,卻展現了生命最珍貴的東西。她稱得上最有魅力的如水般清透的女子。 我,喜歡如水的女子。 云煙于2021.02.26 作者:紫云煙(微信號ziyunyanxsg),自由撰稿人,有散文與詩在省市刊物發表。多篇文章被選入《中學生閱讀教材》《散文詩集匯編》。在眾多網絡平臺廣為傳誦。微信公眾號xsg0221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清明紀事 文/任一鳴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2017年的清明節即將到來,我想起了2016年清明節那天的祭祖。 四月三日早上,天空飄著細雨,爺爺、奶奶,爸爸、二爸非常早就起床了。我看見爸爸和二爸準備了一瓶酒、兩對小紅蠟燭、一束香、兩對花、數樣水果,一切準備就緒后,爺爺就帶著我們一行二十幾個人去祭祖。 來到墳前,三爸把老奶奶墓碑周圍的雜草清理干凈,爸爸和二爸一起拿出果盤,把水果分開擺好,敬獻到墓碑前,然后把小紅蠟燭點燃立在墓碑兩側,再把香點燃插在墓碑的沙座上。這時候,三爸已經把燒紙分好,并把酒倒入了三個酒杯中。爺爺說:“開始”,祭祖儀式就正式開始了,我們所有人都按輩分站在爺爺的身后,神情肅穆且心情悲痛地注視著墓碑。只聽爺爺說了一段很長的話,然后就把三杯酒依次灑在墓碑前。緊接著,我們跟著爺爺三叩首,行完大禮之后,爺爺把手里的燒紙點著,我們其他人也跟著把手里的燒紙點著放上去燃燒,二爸他們把冥幣、壽金、大銀拿到碑前,放在燒紙上燒掉。整個祭祖的過程大約用了四十分鐘。 小雨繼續下著,墓碑兩邊的松柏枝頭掛滿了水珠,顯得愈發蒼翠。樹下的小草嫩綠、野花爛漫,一片生機勃勃。此情此景,喚起了我腦海深處的回憶,想起老奶奶生前對我的呵護、對我的教誨、給我的歡聲笑語……我的眼睛更濕潤了。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祭祖,在這個儀式當中,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身上有了更多的責任,我也要學習父輩那樣,不忘孝道,把我們優良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清明有約 文/馬亞偉 清明時節,萬物復蘇,空氣清朗,草木滋長。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演變成節日的節氣,一直被我們重視。一年一度,清明有約。 清明,與遙遠故鄉有約。陸游詩中有一句“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寫人們風塵仆仆趕路,就是為了清明時趕到家鄉。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是回家的日子,遠在天涯的游子都會在這一天趕回家鄉。游子在外可能春風得意,也可能失意惆悵,不管怎樣,家鄉都會擁抱你。我們民族“落葉歸根”的情結根深蒂固,即使四海為家也不能忘了“根”,而清明是故鄉的一聲召喚,就像母親呼喚孩子一樣,我們走得再遠,也要在清明時節深深回眸,趕往家的方向。清明節凝聚了千年的思想文化,體現了我們民族對故鄉的深情厚誼。 清明,與逝去的親人有約。白居易《清明野望吟》中寫到:“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清明節也叫寒食節,自古有掃墓的習俗。這一天,人們帶著酒食、果品、紙錢,祭拜逝去的親人。先人的墓地在春草深處靜默著,在先人的墳上添上新土,在墓前和先人說說話,好像逝去的親人從未曾離開一樣。是的,他們一直活在我們心里。我們好好生活,就是為了延續對他們的愛。 清明,與美麗的自然有約。宋代的吳惟信詩中寫到:“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清明正是春光明媚之時,除了掃墓之外,人們還喜歡到美麗的大自然中,去感受無限春光。《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天地之間清且明,人們結伴去踏青,柳綠花明,蝶舞燕飛,到處生機勃勃。大人、孩子都像脫籠之鵠,盡情釋放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還有人把五彩斑斕的風箏高高地放飛到天上,眾人大聲喝彩,一派歡騰。清明節有聲有色,多姿多彩。 清明,承載了我們太多的情感,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積淀的體現。清明有約,我們會朝著故鄉的方向,如約而至。 清明哀思斷想 文/曹光雄 我們認識一些人,然后告別一些人,我們經歷著生活的歡與痛,然后又告別生活的樂與悲! 這個世界每一時刻,都有新的生命誕生,而每一時刻,又有生命漸行遠去。 那些遠去的親人、戰友、朋友,抑或不認識的人,去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那里沒有煩憂困苦悲傷…… 而天堂有愛在流淌,飄墜在湛藍的天空,紛飛而落,翔舞在人間,在你們親人朋友黑色的頭發、黑色的眉毛、黑色的瞳仁里。 我們都會有老去的一天,伴隨自己一生最愛的那個人,數著白發數著皺紋,慢慢地老去。 曾經當那些至親的人離開時,無言的傷痛無聲的愛,總會肆無忌憚地在我們周圍蔓延流淌,我們都無法抗逆上天的圣意。 其實,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那些我們至愛的人一直未曾離開,知不知道,他們永遠會活在我們的心里。我們,該珍惜身邊愛自己的和自己所愛的每一個人,好好地生活,讓生命盛放更加溢彩至美的花朵,不枉在人世間旅游一圈。 來,這個細雨斷魂的清明,讓我們用并不華麗的文字,簡潔地寄托我們對已逝故人無盡的哀思! 來,讓我們一起收起華麗的衣裳,著上純凈的素裝,隱忍黑色的憂傷,綻放純潔的笑容,放飛手中的白鴿,祈愿世界少點戰爭動亂死亡,多點祥和穩定幸福! 又是清明 文/陳岳 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存身立命的根本。而家山情結則是家國情懷的基源要素。 家山就是故鄉。 有人說,你的先祖的墳墓在何處,何處就是你的故鄉。 一個江蘇鹽城人和一個湖南長沙人的孩子的出生地既不是鹽城也不是長沙。在兩個外鄉老人長眠的地方——郴州,他們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故鄉。 先祖的墳塋,家族膜拜的圣地。 清明時節,坐在先祖的墳前,天空時常飄灑細雨,祭祀的三牲連系著天上人間。靜靜地坐著,身心浸濡于山野的清風洌氣中,無語,有情。 青絲白發,白發青絲,后輩送前輩,一輩又一輩,延續承接,延綿生命,聚合家山情結,生成家國情懷。 又是清明,人在故鄉,又拜青山。 清明之美 文/謝汝平 清明時節,倘遇難得的晴天,不妨呼朋喚友出去走走,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和明朗,讓心情也跟著輕松豁達。清明之美在于天高云淡風和日麗,清新的空氣和怡人的暖風讓每個人都有脫胎換骨的全新感受。每一株小草都精神百倍,每一朵鮮花都笑靨撩人,每一棵樹木都威武雄壯,處于同一藍天下的人們,有什么理由不振作起來?我們盡情呼吸,把工作的疲憊和生活的壓力輕松卸去;我們自由奔跑,讓身體保持健康協調;我們大聲歌唱,讓美好心情在清明時節彌漫開去,直達以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清明時節,假如淫雨霏霏連日不開,也不必懊惱,不要讓心情跟著陰郁。清明之美在于紛紛細雨,在于細膩纏綿的淡淡憂傷。撐一把紙傘,去雨線連綿的池塘,往日平靜的水面,在雨絲迫擊下,濺起亮亮的水花,不知在魚蝦眼中,這一濺而滅卻又接連不斷的水花,是否為最美麗的景致。可以去繽紛的花園,那艷麗的花瓣,在雨水沖刷下顯得更加水靈潔凈,仿佛剛剛出浴的仙子。有花瓣被雨打落,可能引起你的傷感,但只有花兒落盡,才能長出果實,這是植物們成長的代價,也是它們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我們應該高興才是。我們在雨里慢走,地下的泥濘濕濡了鞋,卻冷卻不了我們的內心,望一眼煙雨籠罩的田野,分明多了幾分韻致,讓你從現實走進神話,從憂傷進入欣喜。 清明時節,假如回鄉上墳祭奠祖先,請準備好心情,在崇敬中自如,在感傷里淡然。清明之美在于情感,在于對先人的無盡緬懷。我們身體里流的是祖先的血脈,我們說著字正腔圓的中國話,寫的是棱角分明的方塊字,那是幾千年的情感積淀,那是一脈相承的民族屬性,那是波瀾壯闊永不枯竭的思想長河。我們是懂得感恩的民族,在清明節緬懷祖先,為的是不忘歷史,為的是警醒后人。我們素衣淡妝,用焚燒紙錢表達心情,用盛開的鮮花表達愿望,我們在清明節尋求與先人們心靈相通的機會,讓那些為民族解放而犧牲的烈士們能觸及到心靈深處最柔軟的角落。 清明時節,可以度個悠閑的假期,隨意去鄉野、去村落,欣賞風景的同時,深入了解清明的習俗。清明之美在于文化,在于匠心獨具的美食,在于祭奠祖先的虔誠,在于放飛風箏的愜意。早晨或傍晚,可以靜坐窗前,讀幾首清明的詩詞,體會古人對清明的思考;我們也可以在庭院踱步,細細思慮清明給生活所帶來的改變。 清明是傳統的節日,也是永遠年輕的節日,清明需要傳承,需要開拓,需要反思,更需要去守護。 又是一年清明 文/一泓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眼見著清明又要到了,今年的清明節各地公布了假期,四月四日至六日,都是三天,以示對華夏民族傳統節日的重視。 清明節的緣起,始于古代帝王貴胄的墓祭禮儀,后來民間效仿,于是祭祖掃墓,紀念先人,久之則成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唐韓翃詩曰:“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即是當年的寫照。詩中所謂“寒食”即寒食節,距清明不過一二日,據說是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因晉公子重耳流亡國外十九年,介氏追隨護衛立有大功,后公子重返晉國,做了晉文公,介子推卻背負老母遁入綿山。晉文公感念他的恩德,入山找人,遍尋不著,遂放火燒山,意在逼介子推出來,然介氏同老母抱住一株老樹,寧燒死亦不肯出山。晉文公傷心下令,將綿山改名介山,又下令將介氏燒死的那天定為寒食節,這一日須禁止煙火,只吃冷飯,以紀念這位義仆。寒食節的習俗有上墳、郊游、斗雞子、蕩秋千、打毯、拔河等,因清明節氣在寒食節之后三日,后世漸將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尤其寒食掃墓之俗,自宋代以后移到清明之日。 中國的傳統文化,重的是孝道。清明掃墓祭祖,正是孝道的實踐。一代一代是這么地過去又過來,生命延續,且生生不息,猶如飲水之人,感懷源頭活水。又人在感懷中,方知生命的意義,存在的價值。 “濕”意清明 文/潘姝苗 年年清明。作為一種兼具節氣和節日的日子,清明是有意味的,它像一只瓷器,透著古舊的青色,伴隨微風細雨,把古典的氣息灑落人間。 每到清明,吟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像是嚼了一顆熟透的青梅,從唐代的那根枝梢上跳出來,濕意融化在口并打動幾欲鈍感的神經。 吟詩、度日,一年復一年。歷經百轉千回,青果已釀成美酒。牧童何在?酒家何在?不知當年杜牧經過池州的那座杏花村是否仍在。而今,人們對清明的吟誦又有新唱詞:“窗透初曉,日照西橋,云自搖,想你當年荷風微擺的衣角。木雕流金,歲月漣漪,七年前封筆,因為我今生揮毫只為你。”多美啊,這是一首追憶戀人的歌曲,歌手許嵩借雨滴,搭建了一座天堂與人間的橋梁,在回憶生者當年的美好。都說天若有情天亦老,那紛飛的細雨,多像天空的淚水,多像長眠的逝者撒播對人間的情。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回到故鄉,祭祀祖墳。我的爺爺是個一輩子沒離開過土地的農民,鄉野傾灑了他的血汗,他的精氣。吸一口山風,抓一把黃土,我仍能感覺到他的氣息。 風吹田野綠,梅開小院春。不走出去,怎知春色如許惹人醉。油菜花盡情鋪展著金燦燦的地毯,那一眼望不盡的花海,是否從地頭一直延伸到了天際?層層山嶺氤氳在煙雨中,是素色的,還沒完全蘇醒過來的樣子,可以藏納許多的故事和柔情。青草半綠半禿,掙扎在泥土里,葉片初生,不很朗潤,卻讓人欣喜。它們是不是在等一場雨?“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清明的雨是青色的畫筆,勾勒出天高地遠的空曠,平復了塵世里雜亂的腳步。炊煙裊裊升起,那一座座土丘,是親人住在我們心上的小屋。這朦朧煙雨,是一幅筆端蘊秀的詩箋,是一綰天上人間的心結,是一則隱藏千年的誓言。它打濕了情愫,打濕了肺腑,讓我在墨色浸染處,遇見眼帶笑意的你。 >>>更多美文:好文章

看白云遇涼風, 問小樹聽鳥聲。 開電動車過馬路, 放辦公室算清錢。 >>>更多美文:自創詩

 


台北減碳標章驗證 高雄企業碳足跡管理 推薦碳足跡輔導認證的檢驗公司新竹產品碳足跡驗證 桃園碳標籤管理 推薦碳足跡快速檢驗的公司台北產品碳足跡查證 新竹綠色能源查證 推薦碳足跡認證的檢驗公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87fskr73 的頭像
    j87fskr73

    林昇紋的評價推薦清單

    j87fskr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