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翔科技為專業機械設備歐規/美規及半導體設備SEMI S2輔導顧問公司

本公司為專業從事設備安全檢測驗證與碳足跡驗證的輔導機構,擁有經驗豐富的機械安全輔導工程師,並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驗證公司合作。

服務範圍包含各項產業機械、工業電控系統、鞋廠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及光電廠設備…等產品。

我們擁有在電子電器、家用電器類產品、電池類產品與機械設備類產品等認證經驗,亦熟悉各國法規要求及驗證標誌申請作業流程,與各國官方驗證單位直接配合,幫您快速取得各種驗證標誌。

碳足跡是什麼?

產品的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量(或稱產品碳足跡)的計算,需要有一套一致性的方法來引導與規範計算的過程。自2008年英國標準協會公布第一個針對產品碳足跡計算的規範—PAS 2050後,國際間目前已發展與發展中之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規範。

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過去幾年間,這個問題變得愈發重要。“產品碳足跡”可以給出答案。

產品碳足跡統計了一個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例如從資源開採、前體製造、成品製造,到成品離開公司大門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產品碳足跡使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變得透明。

同時,博翔科技們採用環境、經濟和社會標準對產品進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評估。

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BSI PAS 2050
BSI PAS 2050「產品與服務溫室氣體排放生命週期評估規範」為英國標準協會(BSI)制定並集合碳信託(Carbon Trust)與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之力發展而成,2008年版於2008年10月29日正式公布,為第一份針對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而制定之規範,亦成為國際標準組織(ISO)發展碳足跡準則之參考文件,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計算產品碳足跡時,最多也最常被採用的標準。目前已修訂為2011年版。

國際標準組織(ISO)的碳足跡計算標準—ISO 14067系列
ISO 14067標準由國際標準組織負責制定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列標準的第207技術委員會(ISO/TC 207)下第7子委員會(SC 7)負責制定。ISO 14067的發展目的是為提供產品溫室氣體於量化與溝通方面之要求事項。
ISO產品碳足跡標準歷經多次的委員會議討論,終於定案,於2013年5月21日以 “技術規範” 方式正式公布為 ISO/TS 14067:2013。而近年在2018年8月20日又發佈了ISO 14067:2018國際標準正式取代了技術規範 ISO/TS 4067:2013。
Note: ISO/TS被歸類為ISO的技術性文件,即Technical Specification(技術規範)的縮寫,其與「Specification(國際標準)」在本質上仍有一些差異。

碳足跡盤查認證流程:

博翔科技獲得許多機構認證標章,專業度值得信賴

而博翔科技輔導產品眾多,CNC、包裝機、塑膠機械、壓出機、滾輪機以及PCR檢測儀器,皆可以透過博翔科技的輔導,取得相關認證。

我們的六大服務

全球權威認證機構
可協助取得全球相關認證標章,讓您的產品可以出口全球各地取得當地銷售資格

擬定認證方案與組合
爭取一次測試,取得多個或多國認證;把握認證過程環節,及時反饋進度,縮短認證週期,提高效率

CB轉證服務
協助獲得處理電氣電子產品和元件的安全、電磁相容性和能效的相關認證,並可以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器產品合格測試

防爆認證專區
針對使用在礦區或潛在爆炸危險環境的電子設備及非電氣設備,舉例:石化業、加油站、印刷廠、塗料廠及麵粉加工業等存有易燃易爆類氣體、蒸氣或粉塵的場所,我們提供產品認證需求。 有此類需求請撥打分機104

協助準備各式技術文件
總裝圖、爆炸圖、電路原理圖、材料清單、標籤、說明書等;協助客戶準備測試樣品,提供預檢、預測試服務

檢測領域廣
涉及電子電器,無線通訊,醫療設備,汽車類檢測,能最大程度滿足到客戶需求

成為博翔科技的服務客戶,不只是博翔科技永續的客戶,更是擁有博翔科技專業的國內外證書團隊服務。

不論是在海內外入關問題方面、買家對認證問題釋義方面以及相關各國法令的專業知識,博翔科技服務眾多不同產品類型客戶

皆能一一替您解答。博翔科技不只是為客戶解決認證問題,更致力於提供客戶在取得認證之後更多產品行銷全世界的多元服務。

立即與我們聯絡:
網址:https://protect-safe.com
電話:04-23598008#106(國際轉證)
住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771號7樓

加入LINE立即諮詢

加入好友

GR7715EENG4515

太陽落山的時候,最后一縷余暉纏繞在大地上,當人間煙火漸漸熄滅,螢火蟲開始翩然起舞,蟋蟀開始淺吟低唱,深藍色的透亮星空也開始熠熠生輝,天上的盛宴即將拉開帷幕。 童年的屋子窗戶小不透風,沒空調甚至沒電扇,酷暑時候室內等于桑拿。最熱的時候都在戶外吃晚飯搭竹床,孩子們也自然是在戶外嬉戲打鬧。然后都是看著暗藍色的星空聞著泥土的芬芳,做著美夢入睡。夜闌人靜月華如水,夢里還就著晚飯花的香味吃炒米粥,偶爾的貓叫狗吠有時候會驚破我們的美夢。童年時候特愛遙望星空,看一架銀河跨過天空,宛若流動了玻璃的河流,因為牛郎織女神秘和優美的傳說,那么多衣袂飄飄的仙女在空中裙裾飛舞,該是何等美麗的仙境啊!還有美得驚世駭俗的嫦娥,在每個鄉村少年懵懂的小心眼里,也早早播下柔情的種子。 一直記得奶奶教我唱的兒歌:天上的一顆星,地上一顆釘,叮叮當當掛掛油瓶,油瓶亮,掛赤豆,赤豆香,掛生姜,生姜辣……奶奶已故童謠依舊在心底吟唱。 看見流星我們也會許愿,那時候流星好多好亮,如精靈倏然就飛過夜空,照亮暗夜,驚艷時候往往還沒來得及許愿,流星就已消失,其實那時的愿望好簡單,默默希望明天能吃上一頓肉,父母能給五毛錢……流星就像我們的生活,往往還沒來記得,美好就稍縱即逝。 后來一直生活在城市,星空離我們越來越遠,雞零狗碎,繁瑣雜事,路燈后即使有幾顆稀疏的星星,也無心掛念。什么時候,我們才會仰望星空?從星到心的距離,有時候很遠,有時候又很近。 這次去青海,站在地球上離天空最近的高原上才知道,滿天繁星依舊璀璨如昨,低垂的天幕星光熠熠,星星如鉆石觸手可及,熟悉的場景,如穿越時空般,一下就把我拉回爛漫的童年,爸爸搖著蒲扇奶奶唱著童謠,原來這剔透的星空其實一直不離不棄伴隨著我們,只是我們自己渾然不知。 看著浩渺的星空,才知道,原來自己有多渺小卑微。仰望星空于是也成為現代人發泄煩惱的一種方式,無論多少憂愁煩惱,面對星空我們都會釋然,同時感受到童年時純凈恬淡的美好,拿得起,放得下。從星到心的距離,有時候要穿越幾十年,有時候就是你看星空時幾分鐘的頓悟。 我們頭頂也有一方星空,那是哲學家康德的星空。 他說: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律。 城市生活,當你累了困了的時候,遙望星空,我們的心也會變得寧靜豁達。 >>>更多美文:手機美文

你走的很靜 什么都沒有說明 遲來的感覺 已經聽不到回應 你離開日子 我的生活變得無趣 我不應該自私 我不應該拒絕你的愛 I Need You 我不能沒有你 就像生命缺少了空氣 I Need You 我不能沒有你 失去你 夢想還有什么意義 快點回來 I Need You 快點回來 我不能沒有你 你離開日子 我的生活變得無趣 我不應該自私 我不應該拒絕你的愛 I Need You 我不能沒有你 就像生命缺少了空氣 I Need You 我不能沒有你 失去你 夢想還有什么意義 快點回來 I Need You 快點回來 我不能沒有你 不能沒有你 >>>更多美文:自創現代詩

父愛不打烊 文/馮宗輝 我父親已經中風偏癱十八年了,十八年來,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呵護我們,疼愛我們,而且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家人的照顧伺候,可以說活得可憐巴巴。但是俗話說,家有一老,猶有一寶,我覺得,看到父親每天坐在他那固定的沙發上,就能讓人心神踏實,做事穩妥,好像他老人家是一尊神,在佑護著兒子生活得歡實快活。 小時候,我最崇拜的就是父親,因為他是老師,心里盛滿了稀奇的事,而且講故事又是他很拿手的,于是,每到晚上,父親從學校回來,就躺在一把竹椅上,我給父親泡好茶,拿過蒲扇,讓父親搖著扇子講故事,我癡迷地聽著,有時因與姐妹談論歷史英雄的豐功或憾事,不由打斷父親的談古論今的興致,但他總會溫和地允許我們放肆地表達觀點,自由地發揮話題。長大后我也成為老師,而且長于辯論,話鋒甚健,想必與父親默默地培養有很大的關系。 小時候我也很任性,十二歲那年,我看到堂兄有一盞電子燈,充電后可以連續照明四五個小時,比煤油燈亮得多,我就纏著父親也給我買一盞,父親毫不猶豫就答應了,那一天恰逢孫莊集,我就讓父親騎車帶我去淘寶,整個集轉個底朝天,也沒找到賣電子燈的,我非常不甘心,賴著不走,直到父親答應我去城里開會時設法捎回一盞來,我才罷休。回到家,因為下午有課,父親沒來得及吃飯就返校了。半個小時后,我們得知父親出車禍的消息,等家人趕到時,父親已被拉去醫院了,聽說父親右胳膊被摔斷,頭部磕在柏油路上,流了不少的血。為了滿足兒子一個小小的要求,他硬著頭皮與時間賽跑,和危險爭路,差一點搭上性命,他的身體直到一年后還沒有完全恢復,自始至終,他沒有埋怨過我,沒有遷怒于我的自私與固執。后來村里拉上電,有了電燈電棍,屋子里亮堂堂的,我不再需要在如豆的煤油燈下寫作業,但他到底給我買來電子燈遂了我的愿,他說答應我的,就必須兌現。 前幾年,為了讓兒子去享受城市教育,我與妻子合計著在縣城買一套房子,我們到處尋找合適的房源,終于找到稱意的,價錢卻非常高,買下來要花費四十五萬之多。我與妻子都是教師,沒有多少收入,之前翻建老宅花去了十幾萬,父母幫襯一半;新近買車花費近十萬,有是父母拿出積蓄幫我度過難關。如今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再買房子,父母本可以不管不顧,因當時父親已偏癱多年,每年都得住院,母親也漸漸成了藥罐子,兩人的花費負擔不知不覺中增加了不少。況且俗話說,一輩子不管兩輩子的事,兒子的事應當管,孫子的事還有義務管嗎?但是父親支持了我的計劃,他豁達地支招,盡管多貸些款,還債由自己這把老骨頭頂著。我們于是貸了近三十萬房款,父親每月拿出3千元幫我還貸,而父母所剩的工資僅夠生活而已。我非常愧疚,老父母年逾古稀,自己沒有能力讓他們安享晚年,卻常常給他們加累贅,添麻煩,于心何忍啊!父親看到我的心理壓力,總不忘寬慰我,大丈夫不拘小節,花點父母的錢,不算不孝,家里剩下的錢還不早晚是你的!只要你心里有我和你媽,我們就知足了。聽到這些,我更只有默默流淚的份。 為了減輕母親的照顧我爸的負擔,我盡量在工作之余回家看看,幫媽媽曬曬被褥做做飯,給父親聊點閑篇洗下腳,父親就很高興,夸我孝順,臨走讓我帶上這,捎上那,還有一堆叮囑,若干祝福。 父愛是一座永遠年輕的礦藏,不曾枯竭,不曾稀缺。每一條皺紋,每一根胡須里,都藏著一個舐犢的細節。想想我那偏癱十八年的老父親,還用綿薄的晚榆之情,替我扛起生活的重壓,讓人怎能不噓唏! 父愛不退休 文/王子華 父親終于退休了,沒有出現我們意料之外的失意或者不適應,倒是有條不紊地安排好退休后的生活,比如去老年大學學國畫,邀幾個好友一起去踏踏青,甚至在城郊租了一小塊地種莊稼。 如此一來,父親的退休生活比以往更加豐富多彩,早晚還幫我接送一下兒子,這使我輕松不少。可與此同時,父親的另一愛好又讓我叫苦連天,他每天一大早便喊我一起去晨練。 剛開始的時候陪父親晨練,還覺得挺有意思,可時間一長就有些受不了了,尤其是到了冬天,早晨六點不到父親便在房門口喊,這真讓人有些吃不消。“爸,您自己去練不行嗎?”我裹著被子問父親,父親卻在門外氣哼哼地說:“你不早說過了退休要陪我嗎?還講不講信用,有沒有孝心?” 給扣上了信用和孝心這兩頂大帽子,我再怎么困也不得不起床了,妻子在一邊偷笑道:“叫你以后每天晚上還玩游戲到那么晚。”我瞪了她一眼,但卻是真不敢了,晚上不早睡,早上真起不來。 去了公園,父親和一幫老先生一起練太極拳,我在一邊跑步,四十分鐘后再一起回家。我就不明白了,父親又不是一個人練太極拳,為什么一定要我陪著呢?問他,也不答,我只好日日陪著。 一個月后,不等父親叫我,到了那個點兒我自己就醒了,連周末都是如此。吃早點的時候,妻子忽然說:“我發現你最近精神狀態好了很多。”我笑看著父親,真誠地說:“這得多虧了爸。” 自從陪父親晨練,我再也不敢晚睡,不知不覺中竟養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早前的頸椎病因此也舒解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每天早晨和父親一起去公園和回家的途中,和父親的閑聊竟成為我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幾十年工作和生活的經驗,使我在很多問題上茅塞頓開。 此時,我也明白了父親的用心,盡管他是說要我陪他晨練,其實明明是對我的那一份濃濃的父愛。我總以為我成家立業了,該由我來照顧父親,直到現在我才明白,父親對于我的關心和愛從來沒有退休過。 我懂得了父愛 文/漠然陳慶豐 我的爸爸是個不茍言笑的人,成天板著臉,像個木頭人,好像我們欠了他什么。因此我對爸爸的評價是:冷漠無情。 我喜歡媽媽,她每天無微不至地關懷我,從早到晚,噓寒問暖,我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少爺生活,作業馬虎一點,貪玩一點,媽媽都對我一切從寬。我打心里就覺得媽媽比爸爸親切。 有一次,媽媽生病住院了,爸爸去照顧媽媽,臨走給我布置了作業,允諾我做好了可以玩電腦。我欣喜若狂,覺得木頭爸爸也開竅了,趕緊把作業亂作了一通,就一直趴在電腦桌上,玩的不亦樂乎。下午爸爸回來檢查了,我忐忑不安的把作業交了上去,爸爸看到我作業做得一塌糊涂,眼睛里直冒火,簡直要把我烤焦,并把我狠狠臭罵了一頓,晚上還罰我餓一頓。我一直在媽媽的羽翼下,沒遭受過這種罪過,蜷縮一團,嚇得哭了起來。爸爸也沒和我說一句話。 到了晚上九點多鐘,爸爸把飯端到我面前叫我吃。我早已是饑腸轆轆,幾口就把飯吃好了。爸爸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下次不能再這樣了,一個沒有自控能力,不學無術的人將來怎么在社會立足?爸爸相信你,下次不會再這樣了”我慚愧的點了點頭。 這次之后,我也關注起爸爸來,無論春夏秋冬,寒來暑往,爸爸為了我們過得幸福,早早出門,披星戴月而歸,望著爸爸疲憊的背影,我心里有一種酸酸的滋味。我也不負父望,學習上循序漸進,作業工工整整,成績名列前茅。 我懂得了父愛:含蓄,付出。 把父愛留住 文/夢我秋齋 不知不覺間,夏天就這么來了。有風有雨也有晴,還有滾滾麥浪等待收割機一路歡唱著走過。 驀然間想起,這樣的季節里,還有一個父親節。盡管,自己也是一名父親,也并沒有十分在意過這個節日。 近年來,被新聞媒體和各類商家炒熱的是母親節、圣誕節等等。對于父親節,似乎有些清冷。 父親年過八旬,但身體硬朗,面色紅潤,行動敏捷。是照顧母親的好幫手,洗衣、做飯,均不在話下。只是有了些健忘,常常癡迷于電視中的戲劇情節,而忘了火爐之上的鍋,常常把飯煮沸,或者是蒸饅頭時把水燒干。為此,我便在網上為父親定購了一個定時器,以便提醒父親,可以在等待期間安心看電視或者做其它事情。 可是,事情沒有我想像的那么好。有一次定時器驟然響起,父親和母親驚鄂對視,兩個人竟然都不知道是為了什么。良久,才突然想起廚房里還蒸著包子呢,于是兩人一前一后匆匆沖向廚房。 我聽他們講了這個事情,忍俊不禁又心生感慨。曾經滿頭烏發的父親,畢竟已是耄耋之人,走到了人生的黃昏。 我望著那個綠色的定時器無奈地搖頭,只想把時光定住,把歲月鎖住,讓光陰不再流轉,地球也停止轉動。可這一切都是枉然,望著被歲月染成白頭的父親,只有心底的一聲長嘆! 也許,只有守護和陪伴才是對父愛最好的回報。對一個經歷人生風雨的老人來講,子女孝敬的美食美酒、華服豪宅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年邁的父親也同樣需要一雙手來攙扶,或者,依然需要當年兒子的那只小手,仍然那么無限信任地扯著他衣襟,跟著他走…… 也許,這就是老父親最簡單的幸福。 可遺憾的是,總有人為了生活需要四處奔泊。留守的老人便成了他們心中永遠的痛和愧疚。老人有病卻不能床前照料,平時也沒有時間陪伴老人…… 還好,我們沒有忘記父親的節日。 父親節了,想想自己的父親,把他們比作威嚴的大山、高高的大樹、遼闊的天空等等,一切都不為過。為他們寫一首詩,唱一首歌,或者,寫洋洋灑灑的長文,甚至于,立下一塊高高的石碑,都不為過。 父親,是偉大的。 既然我們不能讓時光停下來,就讓父愛留下來吧。讓深深的父愛永遠留下來,留在我們的記憶里,留在我們的生命里,留在這生命息息不止的美好人間…… 父愛如樹,庇蔭我一身 文/瀟妃燕 描寫父愛,很多人的形容是父愛如山,父親就是一座屹立在孩子心中的大山,對于父親很多的人會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因為父親的優秀與美好,使得他們再看不到別人的雄偉。不過我的父親并不高,也不偉岸,矮矮的,瘦瘦的,盡管小時候覺得他很高大,但事實上他在我心中是一顆小松樹,有些渺小,不引人注意。但是我喜歡松樹的木質香味,就像喜歡父親那潺潺流水般的父愛一樣。 父親是不是我前世的情人我不知道,但是印象中父親是一棵樹,雖然我不是他的藤,可是還是喜歡趴在他的背上,覺得很安全。我不喜歡父親抱我,有胡子,不舒服,我就是喜歡躲在背上,穩穩地,很安全。我不喜歡走路,沒走幾步就躲在父親的背上,因為很瘦小,所以上學了還是可以躲在父親的背上。父親就是我的小松樹,為我庇蔭納涼,但是只是為我一個人,我喜歡這種專屬感。記憶中,電扇是父親裝上的,空調是父親聯系人來安裝的,冷飲是父親帶回來的,就連夏天的西瓜都是父親切好的。盡管最后我跟母親吃得多,但動手的都是父親,他就是家里的哆啦A夢,什么問題都可以找他解決。 父親是夏日里的一股涼風,吹得人心里絲絲涼爽,而夏天的時候他就是一股暖流,一點一滴溫暖著人心。父親的愛并不張揚,也不強烈,說不上他曾經為我做過什么會讓人感動到哭的稀里嘩啦的事情,但是每一件小事卻都是敲動著我的心弦的。我記得醫院掛鹽水手腫了,回家父親會用熱毛巾幫我敷一敷,小時候自行車壞了,都是找父親幫我解決的。現在上下班的時候碰到電動車壞了,還是找父親,父親就是我的寶葫蘆,只要找他我心就踏實了。我的記性特別不好,尤其對數字沒有概念,但是我記住的第一個號碼是家里的電話,因為那時候父親沒有手機,打電話到家里可以找到父親。第二個號碼就是父親的手機號碼,所以我從來不在自己的手機上存父親的號碼,因為都在我腦子里,怎么都不會忘記的。 感恩父親這么多年來一如既往的照料著,即使是現在,我還是那個一點都不懂事的丫頭。父親在,有飯吃,而且是可口的,他總會問我今天的魚怎么燒,肉要怎么做。很感謝這么多年來我一直是他占據著他心里最重要的位置,盡管母親對他來說也很重要,但是我的位置也是母親不能動搖的,我與母親是兩個平衡點。父親節,感恩有你,謝謝父親的一路呵護,我會好好愛自己,更會好好愛父親。 >>>更多美文:好文章

時下處處水網加電灌,種田戽水不僅用不著人力車水,就更不需要牛車篷了,故而,牛車篷風景也就只能與史相伴了。 大概一直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牛車篷應該算是水鄉的重要風景。無論走到哪里,牛車篷就像公園里的圓亭,裝飾著放眼所及的鄉野。散布在田野里的每一座牛車篷,都是有柱無墻,四面透風。它的尖圓的篷頂由六到八根木柱或石柱支撐,頂上蓋嚴了一層層麥秸或茅草。遠看就是亭,走近才發現是篷。篷里豎一根粗粗的木軸,軸身連著與地面平行的大車盤,盤的周邊鑲著一根挨一根的木齒,形成一個巨大的齒輪。尤其是,遇上打水,就更有一陣看頭:水牛慢悠悠拉著篷里的大車盤,繞著軸柱吱吱嘎嘎,一圈圈反復轉動,巨大的木齒輪就牽動水車的槽板,隨著趕牛牧童的一聲聲號子,碧清的河水就一板板提上來,流進了田里。 牛車篷并非所有農戶都能擁有。制作牛車篷不但成本高,而且要占一小片稻田。為防風雨腐蝕,過一兩年就得花費十來斤桐油油一遍,買一斤桐油需十幾斤沉甸甸的稻子錢。但是,牛車篷絕不辜負它的主人,每遇干旱,沒牛車篷的稻田,夜以繼日車水,車得腳板腫得不能著地;而有牛車篷的水田,主人提把鐵鍬在田頭轉轉,就會滿意地看著清水汩汩朝自家的稻田流淌。 家鄉是水網地區,河塘密布,水源充足。村南不遠的南夾溝,沿岸一溜邊有四五頂牛車篷。插秧前,往往一晝夜,它們就能把幾十畝露著垡頭的漚田變成白汪汪一片。 戽水季節,往村前一站,茅舍和柳樹之間,一汪汪連綿的水田盡收眼底。薄霧蒙蒙,牧童聲聲,視野里出現一幅水墨畫,一派令人陶醉的田園風光,正是那一頂頂圓亭式牛車篷展示出來的輝煌! 其實,牛車篷的輝煌遠不止存在于我的家鄉水墨畫里,它早就存在于歷史名畫中:有人考證,早在宋朝,張擇端就把它畫進了《清明上河圖》;還存在于名作家的文字里,高郵人汪曾祺,為再現“秦郵八景”之一“邗溝煙柳”,曾建議“選一個合適的地段,移栽大量的垂柳,柳叢中可安置幾個牛車篷式的大亭子……”;它還存在于大江南北無盡的國土上:據說蘇北寶應有一古姓,他家建造的特大牛車篷遠近聞名,村人因此連地名也叫成了“古大車篷”,而且一直沿稱至今…… 我家不能與寶應古姓相比,但爺爺在搬出南夾溝原來的茅草屋時,也自己動手在原屋基上架起一頂牛車篷。到了父親這輩,他們兄弟三人分成三戶,又在村東溧塘邊合建了一座。小時候,我非常喜愛去南夾溝和溧塘。暑假和忙假里經常去那里的牛車篷趕牛打水。我不會“依呀咳”那樣的趕牛號子,但是,我會在牛后面唱歌,唱《可憐的秋香》,或者唱《燕雙飛》,都管用,一唱,牛就飛跑,水也就上得快。牛困了,我還能利用歇工時間,在牛車篷的木盤上美美睡上一覺。 牛車篷好處不僅在于用它戽水,它還作為好的場所給路人乘涼、歇腳、躲雨等。走村串戶的貨郎擔子,被小孩用竹竿牽引著的算命瞎子,趕碼頭跑場子的江湖藝人……都可能在經過牛車篷時進去坐一坐。有時候,還會有相愛的男女見附近無人,鉆進牛車篷相依相偎。 少年時,我進城上學的路上,有不少牛車篷,走累了,隨時覓一個進去歇息。有一次,當熱得口干舌燥、又累又餓時,竟在牛車篷喝上了大麥粥。那是旁邊水田干活的農民伯伯存放的,他對我說:喝吧,又甜又涼,你們小把戲,走這遠路也不易! >>>更多美文:生活隨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87fskr73 的頭像
    j87fskr73

    林昇紋的評價推薦清單

    j87fskr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